close

論中國哲學與文化

論中國哲學與文化秒殺搶購

論中國哲學與文化網友評鑑5顆星

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人文史地-哲學分類優質推薦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80

  • 論中國哲學與文化

    想了解更多論中國哲學與文化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在過去的歷史上,我們中國人已建立了兩個文化理念,這在人類歷史上是沒有前例的事。在人類歷史上所有其他文化的民族,在建立一個文化理念完成之後,便永不再起。唯有中國人在建立一個文化理念完成之後,由於外來文化之刺激而重又建立一個新的文化理念,並依此理念而創造第二期的文化。可是,現在我們走到了第二期文化衰頹的時候,我們現在所遭遇的危機較諸魏晉時代的中國人尤且過之。

      現代的中國人明目張膽要毀滅傳統思想,可是自己又建立不起一個新的理念來。五四時代的中國人試圖提出兩個口號來代替文化理念,那就是「民主」與「科學」,並試圖藉此來破壞傳統思想,這是中國人在第二期文化衰頹時,假借外來思想來毀滅自己文化的初步行動。「民主」誠然不失為一種理想的政治制度,然而無論如何理想,終究只是一個政治上的理念,不足以充當無窮的道德理念的。

      「科學」誠然為我們中國人所需要,然而「科學」本身未能成為一個完整的文化理念,蓋因科學所探求的對象永是現象世界有限的東西,它不可以當作人生的無窮理想被追求的。於是這兩句口號失敗了,而且迅速地為唯物論所接收。中國人利用唯物論思想來摧毀傳統文化,這可說是中國人在第二期文化衰落時,假借外來思想來毀自己文化的第二步行動。試問:唯物論能充當無窮的理念麼?不論「物質」概念指的是經濟決定論上的生產工具,還是人類追求物質生活的幸福目標,都是現實世界的有限性的東西,不可能成為無窮的理念的。大陸上紅衛兵之興起,這表示唯物論未能安定人心,因為紅衛兵之興起,其精神根柢就表示大陸青年之精神空虛。現在大陸上共產黨人更進一步實行批孔揚秦,這可說是中國人在毀滅自己傳統文化上到達頂峰的程度;如過這個運動成功了,中國文化、乃至中國民族將從此滅亡。

      一個民族的存在,不僅指它的血統上的存在,而尤指它的文化的存在。如果中國文化滅亡了,中國民族便不存在。古埃及人、巴比倫人、古希臘人、羅馬人,乃至近代歷史上曾經統治過中國的他族人,如今不存在了,這並非意指它們的血統不存在,而乃指它們文化的不存在。是以如果一旦中國文化滅亡了,中國民族便永不存在,所留存的只是受西方文化末流思想同化後的另一種族而已。如果共產黨人批孔揚秦沒有成功,則中國文化、乃至中國民族可暫免於浩劫。然而,這並不意味中國文化有了出路,因為新文化的誕生有待新的文化理念之建立。如果新的文化理念始終未能建立,則新的苦難恐又將來臨。直到現在還看不出創建新文化理念之機運。我只是期望,並且相信:具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中華民族,智慧的種子尚未絕滅,在經過一連串的苦難災痛之後,終於會創出新的文化理念來,為第三期的中國文化開拓光明康莊的大路!

     

    目錄

    《黃振華先生全集》總序 
    《論中國哲學與文化》編者識 
    論「日出為易」 
    論「日落為易」 
    哲學與時代文化背景
     
    一、哲學與哲學史的區別 
    二、人類哲學的共同精神 
    三、哲學與時代文化背景的關係 
    (一)人類要求創造道德理念 
    (二)道德理念之追求有衰退之時 
    (三)道德理念如未能建立,將導至民族文化的滅亡 
    四、中國文化的回顧與前瞻 

    悼念方東美先生 
    一、方先生之家庭背景與求學生活 
    二、方先生之講學風範 
    三、方先生與 蔣總統 
    四、一九六四年之夏威夷東西哲學家會議 
    五、中華道統之傳承 

    唐君毅先生與現代中國----  悼念此一代文化巨人之殞落 
    一、迴狂瀾於既倒之中流砥柱 
    二、著書立說延續中國文化生命 
    三、鞠躬盡瘁與中國文化同垂不朽 
    一位貫通中西醫理之哲人----  紀念朱仰高醫師 

    哲學與中國文化 
    一、哲學的重要 
    二、從哲學看今日中國的災難 
    三、如何復興中華文化 

    論中國哲學思潮發展的高峰時代----  從哲學的真實涵義看中國哲學思潮發展的高峰時代 
    一、論哲學的涵義
    (一)哲學是解答死生問題的學問 
    (二)哲學是解答人類實現「最高善」問題的學問 
    (三)哲學是解答人類實現「道德人格」問題的學問 
    (四)哲學的最後任務----  建立實現道德人格之行為規範 
    二、依上述哲學涵義看中國哲學思潮發展的高峰時代 
    (一)堯、舜時代
    1.帝堯顯現「道德人格」 
    2.帝舜繼顯為「道德人格」 
    3皋陶的哲學思想 
    (二)孔子時代 
    1.孔子出現前哲學思潮的衰退 
    2.孔子以平民之身顯現為「道德人格」 
    3.孔子立實現「道德人格」之規範 
    4.曾子、子思與孟子 
    (1)曾子 
    (2)子思 
    (3)孟子 
    結語……………………………………………………………

    談復興中國哲學----  黃振華老師訪問記 
    一、在動盪的時代,愛國的情操激起了復興中國文化的心願 
    (一)小學時代情緒高昂 
    (二)中學時代思考文化問題 
    (三)大學時代及一生的哲學工作,以復興中國哲學為目標 
    二、復興中國哲學應有的態度及作法128
    (一)重新疏解古書 
    (二)向社會講學 
    (三)提倡藝術創造 
    三、儒、釋、道三家在未來中國哲學應扮演什麼角色 
    四、康德哲學與中國哲學會通之效用及意義 
    (一)康德與儒家的最高理想相同 
    (二)康德與儒家在方法學上相同 
    (三)康德與儒家的宇宙論可以相通 
    五、對馬克斯主義的批判 
    (一)共產主義是根本惡 
    (二)馬克斯思想的發生背景 

    方東美先生的《易經》哲學思想 
    一、引言 
    二、方先生的先天《易》學思想 
    (一)天下之動貞夫一 
    (二)生生之謂易 
    (三)四營而成易 
    (四)兼三才而兩之 
    (五)乾坤平列,陰陽相索 
    (六)觸類而長之 
    (七)引而申之 
    (八)十有八變而成卦
    (九)八卦相盪,積而成五十六,合之成六十四卦151
    三、方先生的後天《易》學思想 

    論 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哲學思想與傳統儒家哲學思想之關係 
    一、引言----  孫中山先生之哲學思想是傳統儒家思想之再顯現 
    二、孫中山先生提倡民族主義,繼承傳統儒家實現「至善」的理想 
    (一)清代漢人排滿多出於種族仇恨 
    (二)孫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淵源於中國傳統儒家思想 
    (三)民族主義必須排除滿清統治的理由 
    (四)民族主義的更高理想----  實現世界大同的理想 
    (五)孫先生的大同思想有異於康有為的大同思想 
    三、孫中山先生提倡民權主義乃貫徹孔子「祖述堯、舜」的精神 
    (一)孫先生提倡民權主義的理由 
    (二)「世襲」制度對於中國文化所產生的困難 
    (三)孔子解決了「世襲」制度所帶來的困難問題 
    (四)民權主義實現孔子「祖述堯、舜」的理想 
    四、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淵源於儒家《易經》的哲學思想 
    (一)孫先生提出民生主義的由來 
    (二)社會進化的重心是民生而不是物質 
    (三)「民生」一詞的涵義來自中國古代的《易經》 
    五、三民主義的理想人格即是儒家的道德人格 
    六、結論 ---- 中國文化未來的出路 

    試闡析 國父孫中山先生之思辯哲學思想 
    前言---- 孫中山先生思辯哲學的主要問題 
    一、心與物何者為重要的問題 
    二、人類進化與物種進化的差別的問題 
    (一)孫先生對於馬克斯階級鬥爭說的批判 
    (二)人類進化與物種進化之不同 
    (三)孫先生的進化思想淵源於中國傳統儒家的思想 
    1.儒家哲學中「仁」的詞義 
    2.從康德哲學看儒家「仁」的詞義 
    3.孫先生的進化論乃秉承儒家「仁」的思想而來 
    三、「知」與「行」的關係問題 
    (一)孫中山先生創立「行易知難」學說的由來 
    (二)孫先生對於「知易行難」及「知行合一」學說的批判 
    (三)孫先生創立「行易知難」的學說 
    (四)從中國哲學思想的發展看「行易知難」的學說 

    試闡論唐君毅先生有關中華民族花果飄零與靈根自植之思想 
    一、前言----  唐先生撰寫〈中華民族花果飄零〉及
    〈靈根自植〉二文之由來 
    二、唐先生關於中華民族花果飄零與靈根自植之思想 
    (一)中華民族當前花果飄零的情形 
    (二)花果飄零是一悲劇 
    (三)為花果飄零設辭辯護須加駁斥 
    1.為花果飄零合理化辯護的理由 
    2.唐先生對上述辯護理由之駁斥 
    (1)上述辯護理由的根本錯誤 
    (2)「外在理由」與「內在理由」的混淆 
    (3)保守與進步意義之誤解 
    (四)花果飄零逼近絕望之境與靈根自植 
    1.華夏子孫求信守於他人的悲哀 
    2.絕望之境之逼近與靈根自植 
    三、試闡析唐先生有關中華民族花果飄零與靈根自植思想之形上學意義 
    (一)人的存在與民族文化不可分 
    1.從儒家哲學闡析人的存在與民族文化不可分 
    (1)「大學之道」的涵義 
    (2)《大學》中「知止」的重要 
    (3)《大學》的實踐方法 
    (4)從《大學》的實踐方法知「國族」即是「民族」 
    (5)從《大學》的哲學思想看「人的存在與民族文化不可分」的形上學意義 
    2.從康德哲學看人的存在與民族文化不可分 
    (1)人的理性運用惟有在種族之中才能開展 
    (2)人在世界上以實現「最高善」為必然目的 
    (3)從康德哲學思想看人的存在與民族文化不可分的形上學意義 
    (二)自律與他律之區別 
    1.「理由」必涉及「價值」問題 
    2.「自律」與「他律」須嚴加區分 
    3.人以雙重身分而存在 
    4.斷言令式的表達方式----「應當」 
    5.從「自律」與「他律」之分,看「外在理由」與「內在理由」之分的形上學意義 
    (三)「靈根自植」的形上學意義 
    1.從《大學》的「格物致知」思想看「靈根自植」的形上學意義 
    (1)格物致知的真實涵義 
    (2)從「格物致知」的真實涵義看唐先生「靈根自植」的思想 
    2.從康德〈純粹實踐理性的方法論〉看「靈根自植」的形上學意義 
    (1)康德〈純粹實踐理性的方法論〉之思想 
    (2)從上述康德方法論看唐先生「格物致知」的形上學意義 
    四、結語 

    牟宗三先生的哲學思想 

    論行政院國科會否定唐君毅先生有關中華民族花果飄零與靈根自植思想所引發的哲學問題 
    一、引言----本文之緣起 
    二、學術的大是大非不容抹煞 
    (一)唐君毅先生對於部分中國知識分子把中華民族花果飄零合理化之駁斥 
    1.把花果飄零合理化所持的理由 
    2.唐先生對於上述理由之駁斥 
    (1)把花果飄零合理化所持理由的根本錯誤 
    (2)「外在理由」與「內在理由」的混淆 
    (3)保守與進步意義之誤解 
    (二)從儒家哲學及康德哲學闡析唐先生對於花果飄零合理化駁斥之形上學意義 
    1.人的存在與民族文化不可分 
    (1)從儒家哲學闡析人的存在與民族文化不可分 
    (2)從康德哲學看人的存在與民族文化不可分 
    2.自律與他律之區別 
    (1)「理由」必涉及「價值」問題 
    (2)「自律」與「他律」須嚴加區分 
    (3)人以雙重身分而存在 
    (4)斷言令式的表達方式----「應當」 
    (5)從「自律」與「他律」之分,看「外在理由」與「內在理由」之分的形上學意義 
    (三)唐君毅先生有關中華民族靈根自植之思想 
    1.靈根自植的意義 
    2.在絕望痛苦的反省中從事靈根自植 
    (四)從儒家哲學及康德哲學闡析唐君毅先生有關中華民族靈根自植的形上學意義 
    1.從《大學》的「格物致知」思想看「靈根自植」的形上學意義 
    (1)「格物致知」的真實涵義 
    (2)從「格物致知」的真實涵義看唐先生「靈根自植」的思想 324
    2.從康德〈純粹實踐理性的方法論〉看「靈根自植」的形上學意義 
    (1)康德〈純粹實踐理性的方法論〉之思想 325
    (2)從上述康德方法論看唐先生「靈根自植」的形上學意義 
    (五)學術的大是大非不容抹煞
    三、國科會否定唐先生有關中華民族花果飄零與靈根自植思想所引發的哲學問題 
    (一)問題的發生 
    (二)問題之探討 
    1.人究竟是否可以脫離自己的民族文化而存在 
    (1)唐先生思想的前提----  人的存在以在世界上實現「至善」為必然目的 
    (2)國科會否定人在世界上以實現「至善」為目的 
    (3)國科會否定唐先生思想的另一種結論----  否定人有理性 
    (4)人的存在與民族文化不可分 
    2.人的存在可否放棄自信自守而求信守於他人 
    3.靈根自植是否為玄想 
    四、附述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過去一段有關國科會罔顧學術是非的往事 

    《易經》與中國文化 
    一、引言341
    二、中國文化從《易經》開始 
    (一)從「易」的字源探索中國文化的起源 
    1.過去歷史上對於「易」的詞義的誤解 
    2.對於「易」的詞義的新解釋 
    (二)中國文化從《易經》開始 
    三、《易經》決定了中國文化發展的道路----  孝道之路346
    (一)先天八卦是中華民族創造文化所依據的根本原理346
    (二)八卦的自然宇宙論 
    (三)八卦的道德宇宙論 
    (四)《易經》決定了中國文化發展的道路 
    四、《易經》與中國文化相終始 
    (一)黃帝、堯、舜時代 
    (二)「文王與紂」的時代 
    (三)孔子時代 
    (四)兩漢時代 
    (五)魏晉時代 
    (六)宋朝時代 
    (七)結語 ---- 今日中國所處的憂患時代 

    「五四」運動與中國文化 
    一、引言 
    二、「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三、「五四」運動對中國文化的傷害 
    四、結語 
    一位改造西方哲學的東方哲學家---- 悼念陳康先生 
    一、陳先生之家庭背景與求學及教學生活 
    二、陳先生第一次改造西方哲學 
    三、陳先生第二次改造西方哲學 
    四、陳先生改造西方哲學的重要意義 
    五、陳先生改造西方哲學所給與我們的啟示 
    六、陳先生晚年的成就 
    七、當年離開臺大是件憾事 
    八、一代哲人精神永存 

    論中西哲學會通的重要性---- 華岡舉辦第二屆國際東西哲學比較研討會的意義 
    一位開拓中國文化新路的哲學家---- 悼念牟宗三先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cqsz10354 的頭像
      lcqsz10354

      博客來網路書店

      lcqsz10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